《系统科学学报》
创新发展装备制造业对于推动山西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山西经济发展结构性调整改革,有着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十二五”以来,山西装备制造业实现了稳定、持续、较快发展。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566 家,从业人员24.3 万人,资产总计2 313 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0.44%,成为山西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2018 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的工业发展目标,在《山西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2018 年行动计划》中,以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能源装备、重型机械、通用航空等为重点打造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被列为八大重点发展集群之一。
然而,山西装备制造业当前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产品盈利水平偏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集聚水平较低;改制重组服务滞后等。这些问题限制着山西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前景。笔者认为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整体的维度对山西装备制造业进行审视,即将山西装备制造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构建山西装备制造业内部协作、内外联动、整体优化的整体发展机制。
一、山西装备制造业整体系统构建的原则
在一定程度上,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的发展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这个意义上的系统具有丰富的层级结构,大系统包含小系统,小系统包含更小的系统,大到全国的某行业发展,小到一个乡镇的产业布局,便是这种系统层次性的体现。山西装备制造业无疑是一个既被全国装备制造业大系统包含的诸多子系统之一,又是一个包含诸多子系统的复杂系统。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需要运用系统哲学的思维。国内系统哲学的开创者乌杰教授在其著作《系统哲学基本原理》中总结了系统哲学的五大基本原理:“自组织涌现律、层次转化律、结构功能律、整体优化律、差异协同律。”[1]张华夏教授又将这五大基本原理整合为三大定律:差异协同律、自组织突现律、整体优化律[2]。从这三条基本原理出发,可以提出山西装备制造业整体系统的构建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系统最重要的基本特征,必须从整体的维度来考察系统的结构,追踪系统的演化,分析系统的功能。对于山西装备制造业而言,强调其整体性就是要从宏观层面对系统进行分析,强调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将山西装备制造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首先要分析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这包括厘清系统与环境的边界,以及分析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
山西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系统,外在于系统且与系统保持密切互动关系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府、市场、技术。政府为山西装备制造业整体系统的发展提供政策引领和保障,市场为山西装备制造业整体系统的发展提供方向,技术为山西装备制造业整体系统的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山西装备制造业整体系统与政府、市场、技术之间需要建构科学的互动机制,例如建立成熟的反馈机制。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密切追踪市场的信息,及时将市场信息反馈给企业,使得企业掌握市场反应的第一手信息,从而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策略。另外,反馈机制也包含政府部门和技术环节,由政府部门针对市场的变化进行宏观政策的调整或保障,由技术环节针对市场的变化进行适当的技术创新。如此,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才能不断保持市场竞争力,不断保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健康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协调性原则
乌杰教授提出的系统差异协同律揭示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部分或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协同和竞争性合作,从而形成一个结构有序的整体”[3]。
山西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需要在行业内部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行业内部的协调,是合作与竞争共存的辩证统一,既强调不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配合、整体布局、协同共进;又强调不同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相互促进、你追我赶、共同超越。如此,山西装备制造业整体系统才能保持创新的活力,才能在全国乃至全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保持强劲行业竞争力。
山西装备制造业整体系统内部的协调,需要强调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协调。结合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区域布局的现状,构建适宜的装备制造业创新共同体,培育企业间合作竞争的市场网络组织,通过合理组合配置,发挥整体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