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学报

期刊导读

系统科学思想与中医学术研究——学习系统科学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2

有关系统科学的零散知识从古就有,但真正产生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却是近20年来的发展。中国开展系统科学及系统工程研究和应用,自1978年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发表的“组织管理技术——系统工程”以来,中国的系统科学研究走上了一条快车道,先后出版了《系统科学》、《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等学术著作,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钱学森院士曾经称中医学为“唯象中医学”,我现在的理解是中医学是以“象”为特征的医学,“象”是人体系统在疾病或者功能障碍时的特征性表现,中医学根据“象”的变化进行辨证论治,进而改变“象”的特征。以前,我们很少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待中医学,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缺少与从事系统科学研究的人进行交流,也没有心思去学习系统科学的知识。王永炎院士在我们这届博士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次震动。于是,我在业余时间开始学习系统科学的知识,并有所体会,愿以此与朋友们交流。

1 系统和系统科学的概念及其他

系统是一种集合。系统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概念:

现代系统研究的开创者贝塔朗菲说:“系统(systems)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1]

中国大百科全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中说:“按一定的秩序或因果关系相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着的一组事物所构成的体系,称为系统。”[2]

系统思想(system thought)就其最基本的涵义来说,是关于事物的整体性观念、相互联系的观念、演化发展的观念。[1]中医学具有系统思想的基本特征,“天人相应”是系统思想的高度概括。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系统思想,如阴阳系统:《尚书·洪范》;五行系统;农事系统;《诗经·七月》;西汉汜胜所著《汜胜之书》等古籍对农作与种子、地形、土壤、水分、肥料、季节、气候诸多因素的关系,都有辨证的叙述。

刘长林说:系统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的主干,……中医学的理论方法与现代系统论在原则上颇多相近之处。[4]

2 系统的分类

钱学森等指出: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而系统在自然和人类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如太阳系是一个系统,人体是一个系统,一个家庭是一个系统,一个工厂企业是一个系统,一个国家也是一个系统,等等。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具体系统。为了研究方便,按照不同的原则可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3]与人体有关的系统分类,大的方面说,有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中的方面说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系统分类,小的方面说某种疾病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每一种疾病的内涵中都包括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康复学、护理医学等相关内容。

3 系统的产生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一些关系组成的,中医药学作为一个大系统,他是由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产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一系列学科组成的系统知识体系,仅仅依靠中医学知识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地分解、整合、验证、发展的过程。系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逐步由零散的分析结果组成,许多看起来不联系的知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组成一个系统,建立一种联系,人体的复杂性就在于由若干个分散的知识统一组成的复杂系统。

4 系统的组合

大的系统通常是由若干小系统组成的,这些小的系统就是每一门学科的进一步分化,如中医学是一个大系统,由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康复学科、护理学科等组成;而中医内科学是一个次级系统,中医内科学可以进一步发展为中医心病学、中医呼吸病学、中医消化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脑病学、中医睡眠医学、中医体质学、中医心理学、中医疑难病学等学科,形成一个系统。具体到每一个学科就有具体的分支,分支中又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逐个解决。

5 系统的控制

中医学解除疾病痛苦的基本过程,就是使用控制工具(药物、针灸、按摩等)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其控制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完全取决于医者的临床经验。中医学对疾病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纠正偏离正常状态的人体,纠正异常状态,从功能上说,它是人在运用智慧控制疾病的发展,而使用控制工具的人需要有在中医思维模型上的运用知识的技巧。睡眠医学的研究是对人体功能动态变化的医学,它研究的是白昼生理变化、夜间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变化、睡眠状态的生理变化,当人体在这几方面出现问题时,就需要用药物和非药物的方法加以控制,使偏离回到正常的状态。

上一篇:陕西省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变革路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