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学报》
正如法国经济学家阿郎·吉尔曼所言:“无论是关于经济学的数学化,还是关于经济学作为一个经验学科双方共同急于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经济学的方法、范式和经典案例与所谓的‘精确科学’进行比较,最常见的比较是与物理学,并且人们往往会认为经济学在获得受人尊敬的科学地位方面的进步是通过它对物理学理论框架的模仿能力来衡量的。”[1]可以说,纵观经济学诞生后的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模仿物理学并试图建立类似力学一样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经济学的核心议程之一。
一、17世纪的经验哲学派与经济学
17世纪,文艺复兴所带来的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上升使得自然哲学取代经院哲学成为哲学新的基础。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论和以笛卡儿等人为代表的唯理论试图从两个不同的路径寻找确定的可靠真理已成为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础。在追求以自然科学的方式解释现实和追求无可置疑的确定性的知识方面,他们之间是没有分歧的。他们都认为,世界是一个理性的统一体,它的规律可以被人类用理性,连贯统一的方法所把握。数学作为一种严密的形式逻辑体系,由于在形式演绎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无可辩驳的确定性而当仁不让地成为这种理性方法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笛卡尔看来,数学能够展现一个能代表理想和完美现实的概念世界,向我们提供唯一一座能使经验性观点和不完全真理与绝对真理连接的桥梁。因此,数学是构造真理性质的科学的最佳途径[2]。
二、牛顿力学与经济学
牛顿力学的提出,以及通过将天上和地下的力学问题纳入统一的数学框架并有效解释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使得自然哲学的地位获得了空前的提高。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带来的人类社会的深刻改变和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增强了人类通过理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信心。18世纪,在牛顿力学的影响下,欧洲思想界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即世界是一台以数学逻辑为规则的、运行有序的机器。人类需要做的就是把握这种和谐运作的规律。这种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早期经济学的先驱者。在边沁看来,快乐和痛苦的追求是人类行动的动力。因此,人类选择一种行为需要考虑从事这种行为带来的痛苦与快乐的差额的概率。亚当·斯密在名为《关于天文学史》的论文中盛赞了牛顿力学的理论体系。在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他将牛顿的“世界是一个和谐而有序的机械装置”这一设想运用于分析社会和经济的过程之中。在斯密看来,根据某些普遍被认可的现象和原理,我们能解释很多不同的现象。通过同一个链条将这些现象连接起来。[3]重农学派代表人之一的杜尔阁,首次提出了均衡概念,在使用这个概念时,他强调了这个概念的物理科学的根源。另一位法国古典经济学家霍尔巴赫在其著《自然的体系》一书中指出,“人在进行任何一项活动的时候都应该求助于物理学和经验……自然遵照着一些简单、齐一、不变的法则,对于这些法则,经验能够帮我们认识他。”[4]总之,在当时,自然主义成为经济学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目标。19世纪,当经济学逐步从道德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显学的时候,自然科学已经实现了飞跃的进展。将世界纳入数学的力学体系已经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引发了大范围内的机械崇拜,这一点也对经济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边际主义革命后,边际、效用等概念取代了古典经济学中含混抽象的利润、利益等概念后,数学模型得以在效用、价格、均衡的基地上得到广泛的运用。同时,以孔德为代表的,强调以一种统一的科学方法论来同时研究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实证主义的出现,也加快了经济学通过大量运用力学的数学方法,模拟物理学来实现自身科学化的进程。力学在经济学中的表现,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所提到的均衡观。具体而言,经济学模拟物理力学的做法是,将供给作为作用力、需求作为反作用力,在“最小作用原理”基础上,证明亚当·斯密命题,即看不见的手导致一种全社会内部的供需均衡这一自由主义命题。而各种数学工具,则是这种证明的科学手段。
三、重商主义的经济学
经济学中强调数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重农主义者威廉·配第时代,配第发明了一种“政治算术”,试图用算术的一般法则来指导公共政策的选择。新古典经济学开创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试图借鉴牛顿力学,建立起他的著名的“局部均衡”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始采用数学的模型分析均衡形成的过程。1932年,莱昂内尔·罗宾斯发表重新划分经济学边界的重要文章《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一文后,经济学的范围缩小到分析分析“稀缺性条件下的效用选择规律”的学科。这个分界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学纯粹化的进程。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和杰拉德·德布鲁首次通过使用拓扑数学和不动点定理,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问题,终于使得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从一种猜想最终发展成为逻辑缜密的理论。正如杰拉德·德布鲁所言:“选择初始概念,形成有关假设,运用于任何对初始概念的主观解释毫无联系的数学推理工具,从那些假设中推出结论。”[5]这很明显是一种物理力学的线性思维。王浩瀚等人评价道,“在这个(即阿罗-德布鲁)范式中,每个经济行为体只需要考虑自身偏好,利润和价格,他们完全有能力预测所有未来的价格,即具有理性预期。对于现代经济学家来说,阿罗-德布鲁范式也成为现代经济理论的中心结构以及经济研究的主要参照系。”[6]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经济学的科学性来源于模拟物理力学并通过不断演化具备了物理力学一般的简约致密的形式以及明确的,在自身范围内不可辩驳的以数学形式存在逻辑演绎体系,并且具有严格的证伪标准。这种科学合理性无疑来自于机械论的范式,而非系统理论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