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学报

期刊导读

系统科学理论观照下的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评研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8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哲学家怀特海(Whitehead)、美国学者洛特卡(Lotka)以及德国学者克勒(Khler)等相关学者思想的影响下,奥地利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创立了一般系统论思想,其理论前提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及整体性观点。随着研究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系统论思想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其所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系统科学诞生于生物学领域,其初始目的只是为了从系统论的视角去解释生物现象。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延展、丰富和扩大,很多学科领域也将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引入其研究中,并获得巨大成功。“普通系统论是存在于逻辑和数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它的基本任务乃是确定总的、适用于系统的一般原则,使这些概念适用于研究系统的一切学科,确立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1]显然,系统科学所揭示的系统内部基本规律可以为各门具体学科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助力。从现实来看,高校教师的科研业绩考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不是某一具体制度或实践环节设置不当所致,而是整个考评体系的建构缺乏系统性、合理性所引发,因此有必要从系统科学理论的视角来对其加以研究和改进。

一、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系统科学理论着重于对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内外部关系以及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阐释的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系统科学已经形成自身研究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系统元素

元素是系统的下位概念,是系统的组成成分,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元素构成,因此同一个系统之下的各个元素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同时,系统与元素互为依存关系,系统由元素组成,并为元素的关联提供诸多可能性,没有系统,元素就是散存的各种事物或元件。也正因为如此,系统中的元素并不是简单地集结,不同元素之间,以及元素与系统之间通过相互关联和影响而产生功用。此外,元素与系统之间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一个小系统可以是一个庞大系统之下的一个元素,这个元素反过来也是一个完整的小系统。因此,元素与系统是一个层级关系,是一个下位概念与上位概念的关系;一个事物到底是一个系统还是一个元素,关键在于该事物发挥作用时的参照物。

2.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组成元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关联等存在方式。由于系统是由各个组成元素的互动而产生功用,因此元素在系统中的存在方式对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元素之间密切关联,因此一个元素的变化就会带来系统内其它相关元素的改变。同样的元素,由于其排列、组合或互动的方式发生改变,都会对系统的整体功能或系统属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或改变。但是,每一个系统中元素的组合或存在方式都有独特的规律性,是参照一定的固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因此,系统内部各元素的存在方式相对稳固,系统结构也就具有了一般的相对稳定性。如果结构经常转瞬即逝,那么这个系统就难以成为一个稳定的系统。虽然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等于说系统结构是亘古不变的,相反系统会随着其构成元素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变化。

3.系统环境

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并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某种方式上的能量与信息等方面的互换,因此,系统无法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系统的功能、行为或者系统内部的结构都与环境密切相关,甚至在不同的环境中,系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当然,系统的存在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系统环境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在社会系统这个“巨系统”之下的各种“分系统”或“子系统”主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环境的构成日益繁多,各种组成结构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其关联方式也日益繁杂,社会环境对其域下的各系统的影响日益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4.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是指系统在与外在环境的关联与互动中所产生效能的总和。但是系统的功能不是系统内部各元素功能的简单累积。系统之所以成为一个系统,它必然具有元素所不具备的新质,具有元素所无法提供的特质。系统的功能主要由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往往是系统结构的外在表现和反映,系统结构的改变会导致系统功能的改变。因此,结构是系统的基本属性,是系统功能产生的基础,而系统的功能则体现为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能力抑或与外部进行能量、信息交换的能力。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同时系统功能也会对系统结构产生反作用,对系统结构的发展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上一篇:自动化系统在矿山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