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学报》
一、引言
现代系统科学与系统检验鉴定课程是中国刑警学院2009年为刑事技术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开设首次将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引入到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之中,重点培养刑事技术专业学生的系统检验鉴定的思维意识。但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课程组深深地感到该课程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加强,急需改变目前该课程理论知识讲解过多、实际动手环节太少的局面,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检验鉴定能力和应对复杂案件的工作能力。现代系统科学与系统检验鉴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实训课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手段是否高效决定了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为此课程组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真正从实战出发、从案件的检验鉴定出发,设计、完善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思路与目标
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从实战要求出发,增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系统检验鉴定能力;以案例教学为中心,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改革考试方式为切入点,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考察;以教学实习基地为平台,构建“教学、科研、办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1];以教材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现代系统科学与系统检验鉴定的课程体系;以开放实验室为依托,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2]。
三、措施与内容
(一)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现代系统科学与系统检验鉴定课程的实验课按照教学目的可以分为三类,即验证型、探索型和综合型[3]。本次课改主要是对综合型实验进行改革,全部实验案例材料均使用真实案件,但由于真实案件具有复杂性,某些方面有时并不适合课堂教学,这就需要课题组全体教师对每个案件材料进行梳理,使之适合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培养要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努力探究知难而进的精神。实验课的重点是授课教师对整个案例的剖析,授课教师可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对案件的检验过程、检验手段、选用特征、综合评判等过程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课程最后,授课教师给出整堂实验课的评价,发现不足、肯定进步,使学生真正掌握不同类型案件的检验鉴定方法。
(二)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现代系统科学与系统检验鉴定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20%。其中,实践环节就是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占整个总成绩的比重太小,从而形成了学生重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局面。因此,应该突破现有的考核方式,避免考试过于僵化和程式化。根据现代系统科学与系统检验鉴定课程的特点,应增加考核实际动手能力的案例检验鉴定环节,使用难度相近但内容不同的案例进行考核,完全模拟真实案件的检验鉴定过程,根据每位同学对案件的检验鉴定过程进行综合评分,这部分占总成绩的40%,相应的笔试成绩只占40%,平时成绩占20%。这样的成绩分布比例,既可以保证学生重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保证了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采用小班分组式的授课模式
目前,现代系统科学与系统检验鉴定课程的实验课都是一个区队40人同时上课,对于进行验证型和探索型的实验课效果还是可以保证的,但难度较大的综合型实验课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上课人数较多,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时间充分阐述自己的检验过程和检验心得,也无法保证讨论式教学的效果,因此,课题组提出将一个区队40人分为3组进行实验课,每个实验分组大约10人左右,并将每个授课分组划分为3个检验小组,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案例的检验与鉴定,讨论式教学的效果也有了可靠的保障。
(四)建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期间参与实际案件少、动手能力提升慢的问题,课题组提出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学生自愿、教师遴选的原则,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教师的日常办案中去,在实际检验鉴定工作中加深对公安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检验鉴定能力。在具体的日常办案中,将学生分为4—5人的办案小组,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检验鉴定工作,通过独立检验、集体讨论和分析的模式,逐步提高实际检验鉴定能力。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参与到实践办案中,将指导教师丰富的办案经验通过不同的案件手把手地教给学生。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可以迅速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的检验鉴定能力,进而能够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利用系统论的方式方法处理比较复杂疑难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