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学报

期刊导读

国内外一流系统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7

一、引言

系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是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多个元素(或子系统)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系统自身,其目的是探索各类系统的结构、环境与功能的普适关系以及演化与调控的一般规律,也是指导现实中复杂系统设计、规划和应用的核心和关键理论科学[1]。系统科学作为一级学科,通常包括3个二级学科“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与“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涵盖了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两个基本层次。系统理论着重从理论层面研究系统的本级性质与演化机理;系统分析与集成可以视为系统理论的应用层面,提供改造系统的手段与方法;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则强调发展针对复杂系统的调控方法,是沟通理论与应用的桥梁[2]。

多学科交叉是系统科学的显著学科特点之一[3-4]。在数理基础方面,系统科学人才培养要求研究生具备公共基础知识,例如数学知识、统计知识等;在学科专业方面,要求研究生掌握系统基本概念、原理、模型等理论以及控制论、自组织理论、动力系统等专业知识;在前沿应用方面,要求研究生具备系统科学基本技术与方法,能够在经济系统、智能系统、交通系统、军事系统等具体领域交叉融合。因此,系统科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与其他学科显著不同,强调基础性、专业性以及实践性,具有以系统思想为中心,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学、耗散结构论、系统工程、运筹学、控制管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学科紧密结合的横断特性[5]。

国防科技大学系统科学学科发源于钱学森先生倡导建立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系统工程与数学系,是系统科学学科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地,在2016年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A+。学科以军事复杂系统研究为核心,围绕军事复杂系统理论、建模、分析与评估问题,形成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军事特色突出的学科方向,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然而,与国内外一流系统科学专业相比,学校系统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科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环节等方面还存在优化的空间。结合系统科学学科特点,深入探索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科方向、课程设置、学位标准等人才培养方案核心问题,对于本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6]。

本文对国内外优势系统科学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做了系统调研,重点分析了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学科方向、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环节与学位标准。调研的单位包括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波特兰州立大学(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PSU)、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SFI)、汉姆顿大学(Binghamton University,BU)以及国内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北京交通大学(北交大)与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通过国内外一流系统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可以为学校系统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二、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纲领,下面从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两个方面比较分析调研单位系统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见表1。

表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博士研究生)单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MIT※系统分析方法※信息与决策系统※统计与数据科学※社会科学※利用系统学方法解决复杂社会学问题,如金融、能源系统、城镇化、社会网络以及健康等PSU※系统哲学、系统方法※信息、智能系统※建模与仿真※在工业、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方面具有专业技能※或在学术机构具备教学科研能力BU※系统概念、原理与方法※多种形式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优化及提升技术※提供独特的、国际认可的交叉学习与科研经历国科大※系统科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技术与方法※独立从事系统科学及相关领域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具备高学术水平,在系统科学基础或应用研究做出创造性成果北交大※系统科学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系统科学现状、发展方向与学术前沿※良好科学素养与独立从事科研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教学、科研以及技术与管理工作北师大※数理基础※复杂系统基本理论※某一领域特定系统的性质、特点与理论※运用数学、计算机等对复杂系统进行研究※独立从事科研能力※能够胜任高校、企业、政府机构等研究、技术与管理工作

此外,圣塔菲研究所主要围绕复杂系统开展科学研究,因此其研究目标为“理解复杂性、刻画复杂性与利用复杂性”。通过表1对比,可以发现:(1)在知识结构方面,国外高校培养目标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而国内高校的培养目标缺少自身的学科特色;(2)在能力素质方面,都强调独立从事科研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教学、科研、管理等综合素质,体现了系统科学的横断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