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学报》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历代人们所重视。党的十六大将爱国主义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一后,爱国主义研究又成为热点。近年来爱国主义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是从本质及意义的视角进行爱国主义研究。二是从爱国精神视角进行爱国主义研究。三是从伦理学视角进行爱国主义研究。四是从历史视角进行爱国主义研究。五是从民族、宗教的视角进行爱国主义研究。六是从全球化视角进行爱国主义研究。七是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这个角度的研究众多材料翔实,详见余龙进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综述》[1]。
本文独辟蹊径,从系统科学视角对爱国主义进行理论研究,以期从理论上说明爱国主义存在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一、爱国主义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一)爱国主义伦理现象的普遍性
爱国主义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伦理现象。西方从古希腊古罗马城邦国家形成之后就有了城邦爱国主义。罗马帝国时代将古罗马城邦爱国主义转化为罗马帝国爱国主义。欧洲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各封建国家又产生封建爱国主义。欧洲民族国家兴起之后又产生民族国家爱国主义。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一脉相承,但从夏朝建立国家始,各个时代均有爱国主义现象存在。如从夏商周的奴隶制国家的爱国主义、秦汉以后的封建国家爱国主义到民国时期的爱国主义,再到我们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爱国主义。
考察世界历史,我们可以断言爱国主义是一种普遍的伦理现象。古今中外,只要有国家就有爱国主义伦理的存在。
(二)爱国主义伦理现象的相对性
一方面我们看到爱国主义伦理的普遍性,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爱国主义伦理的相对性。所谓爱国主义伦理现象的相对性,其一,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爱国主义的内涵、方式、表现不同。其二,是指不同国度,尤其是同一时代共存的不同国家中存在的爱国主义的狭隘性。A国的爱国主义伦理要求A国的国民爱 A国,而非爱 B、C、D……国。同样,B国的爱国主义伦理,要求 B国的国民爱 B国而非A、C、D……国。其三,是指爱国主义是人类伦理系统的一个相对层次,如果我们将人类伦理按系统层次划分,可以划分出不同层次来。如爱人类、爱国家、爱集体、爱家庭和自爱。自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单元——个人之伦理,爱人类则是人类社会最大单元之伦理,而爱国则是属于国家组织层次之伦理。
二、爱国主义的含义
(一)爱国主义中“国家”的含义
“国家”有两种基本的含义,其一是指由疆域、国民和主权三要素构成的,具有明确政治边界的区域[2]。其二是指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政治机器[3]。
那么“爱国主义”中“国”的含义究竟是指前者还是后者?显然,是指前者而非后者。例如,孙中山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建立民国,中国人民称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因为孙中山砸碎了一个不能够代表含义一的国家利益的政治机器,建立了新的国家机器。正是为了维护含义一中国家的主权、疆域不受侵犯,人民不受压迫。又如二战中德国一些军官曾试图暗杀希特勒后惨遭杀害,战后被德国人民奉为国家英雄。这是因为这些军官是出于含义一中德国国家利益而做的牺牲。
(二)爱国主义的含义
所有国家都存在爱国主义,各国人民对本国的感情也是相似的。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天然的深厚感情,一种复杂的价值关系。爱国主义在《辞海》里的解释是:“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对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内容。”[4]也有人这样概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坚定立场和奉献行为的统一。总的来说,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天然的深厚感情,一种复杂的价值关系,需要人们无论何时要以理智的实际行动去热爱自己的祖国,进而热爱世界、热爱人类。
三、爱国主义普遍性与相对性的系统解释
(一)系统稳定性原理
系统科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以及其他领域各种系统的系统原理、系统联系和系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握系统整体,达到最优化目标。整体性原则的系统论定义:是系统方法的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系统对象时,把对象作为整体看待,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联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任何系统最优化的效力是达到稳定状态,即任何系统都以追求稳定状态为其目标。内部组分和谐,外部跟环境和谐,这样的系统持存性最强[5]。